2016年12月26日晚,华南师范大学9479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维基百科讲学厅气氛热烈,师生济济一堂兴致盎然地聆听了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题为《文学经典与有我之境》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为华南师范大学第九届“勷勤论坛”之“勷约名家”9479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维基百科分论坛暨岭南学讲坛第十八期,由华南师范大学9479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维基百科院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鹏军教授主持。
彭玉平教授首先从人们对待“花开花谢”的态度引入议题。普通人看花开花谢,多持平常心,而《红楼梦》中的黛玉则不一样,其葬花的深层原因是揉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她认为自己命如落红,想为落红找个适当的归宿。黛玉看花便是“有我之境”。
接着,彭教授从“有我之境”的概念讲解进入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彭教授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冯延巳与秦观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彭教授指出,冯延巳虽有丰富的政治资本和个人才华,但由于他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人生的不如意。他由于政场争斗以致得罪同僚太多,处事失衡让皇帝厌倦,故虽生活于荣华富贵之家,却常有惆怅之思。与此类似,青年的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而在45岁时,由于党争而被贬杭州,再到处州,又至郴州,被一贬再贬,以致完全失去政治信心。冯延巳和秦观都经历了政治上的巨大落差,才写下了体现有我之境的这两首经典词作,可见,由于经历上的巨大落差致使感情的剧变,并将情感融入文学作品,正是文学经典中有我之境的特点之一。
文学经典中有我之境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关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饱受别人对他的不友好,自然界的花也对他也不友好,对他的提问无动于衷,一阵风来,花还飘落到千秋后。人有情而自然界无情的矛盾对立是有我之境的体现。
文学经典中有我之境的第三个特点是将个人化的情感作为词体表现的常态。平常人春天在独栋小屋听着杜鹃叫欣赏夕阳西下,会认为是惬意的享受,秦观的感受却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表达了秦观不同于常人的独特情感,这便体现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反映作者的个人化情感,无我之境则反映群体的共同情感。
讲座期间,彭玉平教授展示了感性敏锐、审思明辨和风趣幽默的学者风度,在场师生意犹未尽,纷纷提问,彭教授均一一解答。答问中,彭教授又深入讲解了王国维词学的“境界说”,并结合具体作品区别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不同。
左鹏军教授总结彭教授的研究方法是从“有我之境”一点出发,溯源到原始文献,注重史料搜集整理,知人论世,这样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